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在“古絲綢之路”概念基礎上形成的一個新的經濟發展區域。絲綢之路經濟帶,東邊牽著亞太經濟圈,西邊系著歐洲經濟圈,被認為是“世界上最長、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”。沿線國家包括新加坡、馬來西亞、印度尼西亞、緬甸、泰國等。以下是小編的整理,大家可以參考。
“絲綢之路經濟帶”和“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”涉及65個國家和地區,包括:
東亞的蒙古;
東盟10國(新加坡、馬來西亞、印度尼西亞、緬甸、泰國、老撾、柬埔寨、越南、文萊和菲律賓);
西亞18國(伊朗、伊拉克、土耳其、敘利亞、約旦、黎巴嫩、以色列、巴勒斯坦、沙特阿拉伯、也門、阿曼、阿聯酋、卡塔爾、科威特、巴林、希臘、塞浦路斯和埃及的西奈半島);
南亞8國(印度、巴基斯坦、孟加拉、阿富汗、斯里蘭卡、馬爾代夫、尼泊爾和不丹);
中亞5國(哈薩克斯坦、鳥茲別克斯坦、土庫曼斯坦、塔吉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);
獨聯體7國(俄羅斯、鳥克蘭、白俄羅斯、格魯吉亞、阿塞拜疆、亞美尼亞和摩爾多瓦);
中東歐16國(波蘭、立陶宛、愛沙尼亞、拉脫維亞、捷克、斯洛伐克、匈牙利、斯洛文尼亞、克羅地亞、波黑、黑山、塞爾維亞、阿爾巴尼亞、羅馬尼亞、保加利亞和馬其頓);
中國推絲綢之路原因1.我國當前的發展需要兼顧地區平衡,并著力開拓新的經濟增長點。復興絲綢之路能帶動經濟實力較為薄弱的西部地區,有望形成新的開放前沿。
2.通過建設“絲綢之路經濟帶”為中國營造良好的周邊政治、國防、民族環境。
3可以推進區域之間包括基礎設施在內的各種互聯互通,有利于推進區域合作水平。
4.有利于消化中國嚴重過剩的各種產能。
5.有利于構筑以開放促中國西部大開發,促中國東部再改革的新的倒逼格局。
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1、古代絲綢之路開創性地打通東西方大通道,首次構建起世界交通線路大網絡。
2、古代絲綢之路極大地促進了商品大流通,率先實現了東西方商貿互通和經濟往來。
3、古代絲綢之路推動了科學技術的交互傳播,廣泛而又深刻地推動了沿線國家生產進步乃至社會變革。
4、古代絲綢之路助推了多樣性文化交流,是東西方不同國家、不同種族、不同文明相互浸染、相互包容的重要紐帶。
關鍵詞:高考歷史